最近的生活状态还是蛮平衡的,有自己的空间,也能平衡家庭与事业(如果说这小小的生意可以称之为事业)。
前两天一夜入夏,院子里的菠萝蜜花长得很茂盛。今天中午看到很多蝴蝶在采蜜,感觉很欢喜。
最近特别着迷于把身边的物品用到尽,比如一只可能高中时代就留下来的2B铅笔,目前用到只剩下3厘米左右的长度。大学时候用的笔记本,重新翻出来作为最近工作的随身计划本。同样是大学时代买的iPad mini外接键盘,前阵子电脑拿去修的时候,搭配四年多前初代iPad Pro一起成为了我的笔记本,目前也以同样的配置在打着这一篇的字。用尽某物的过程比扔东西要漫长(所以扔东西减压依旧屡试不爽),但是当用完的时候又会感到某种圆满。而这个过程也让我感觉到其实真正满足功能性的需求,我们需要的真的可以很少。当然,生活的乐趣不只是在功能性的需求上,所以也不必一味地为额外的消费而感到负罪。
工作上面,开年后推行了很多的事情,都是之前一直想去做但是又卡在执行层面的,目前整体可以说是焕然一新了。有些时候,做老板真不应该问太多“你觉得呢”,毕竟大家看到的东西还是很不一样的。工作上面的状态可以说是非常in the flow了,以至于有种事情是不是马上要反转的焦虑。焦虑毕竟是生活的常态,或者说如果我们选择焦虑,它必然会成为常态。目前不能说一切都已经很明朗了,还是在摸着石子过河,但做事儿要有点突破,确实需要一些盲勇。
俄乌局势前阵子让我很难过,因为一个很好的朋友是乌克兰人,她和她的家人在战争的威胁下,让我也觉得和平并不一定是这个世界的常态。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安慰这位朋友,也帮忙翻译了一些图片,感觉在时代潮流下,别说每个人都特别渺小了,甚至是非政治组织都没有太多作用。为世界和平努力这件事儿,只有在和平年代才这么多人能践行。刚刚开火的那一周,其实有很多时间精力是被分散开了,当时先感觉因为去CARE一个朋友,而怠慢了一周的效率,后来感觉自己的价值观何以扭曲至只把工作的效率当作效率,去关心一个朋友所能创造的人的体验,是否才是更加偏向生活结果的体验呢。
去年开始一直很喜欢一个YouTuber,视频是日常絮叨,最开始抱着去看世界另一头另一个普通人的日常的心态关注这个博主,也更因此而会Appreciate自己的日常(因为对于世界另一头的陌生人这种日常也是充满趣味的新体验)。但后来让人着迷的是这个博主对于Being Lazy这件事儿的态度是如此地embracing。而这也是我依然要继续去学会embrace的。
所以前两天完成了新人的入职培训安排,就懒了好几天,加上今天四天了。现在絮叨完,可以继续向前了。